北京晨报网:鼓浪屿还愿

日期:2018-06-04 浏览数:400

  丁酉三月,妻子晚我七个月退休。正好,儿子也能休假一周。我提议:“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游,去鼓浪屿”。妻儿赞同,只是儿子问:“鼓浪屿就我没去过,中国那么大,要不换个地儿?”与妻子对视:“不换!”儿子似有疑惑,我卖个“关子”:到了再解释。按照“我仨不同乘一架飞机”的“家约”,我和妻子头天坐火车软卧先走,儿子愿意第二天一早飞行,反正票价差不多。

 

  游鼓浪屿是到达翌日的早餐后,我们从三丘田码头一下轮渡,就向着日光岩漫步。

 

  一路冈峦起伏缓上缓下,街道曲弯短小又纵横交错,热带、亚热带苍翠林木掩映着鳞次栉比的红砖小楼,绿植枝蔓簇拥着似锦繁花竞放在楼路间。这座1.9平方公里的“海上花园”,整个就是一件集仙山琼阁、万国建筑、热带植物、历史人文于一体的袖珍艺术品。

 

  “是不是该说说‘关子’了?”我回儿子:“不急,先看”。这一看不要紧,我们仨还真看不到一块儿。鼓浪屿步步有景,妻子是逢景必照。儿子正相反,只是“看”和“感受”。我把他俩分为两种类型,妻子爱照相重记景属“记录型”;儿子多“看”重感受属“体验型”。正好我两兼顾,在他俩之间搞折中。说心里话,我更倾向儿子,感受了,体味了,才有人生获得。但我只能给儿子解释:妈妈记录是为了以后“记得”,记得是为了回味,而回味正是再感受。不照不记录,以后回忆起来没点画面提示,也是种遗憾。慢慢地,儿子也开始记录美景、妻子也减少记录美景了。后来,他俩的特点让我叠合在一张照片上:近处,儿子扶栏观海潮;远处,妻子举手玩自拍, “记录型”与“体验型”终于合二为一。

 

  天已暮晚。激光射线跨越鹭江海空变幻摇曳,灯与树交相辉映,鼓浪屿泛出一片黄绿的光。儿子背着双肩背,左手拉着他妈,右手拉着我。我们踏上回三丘田码头的归途,该是揭秘“关子”的时候了。我对儿子说:这次与其说来旅游,不如说来还愿——

 

  那是1989年夏天的一个傍晚,你妈正怀着你,我俩看一个电视片:介绍这个“钢琴之岛”。边看,边对鼓浪屿的自然、人文和历史赞叹不已,接着是赞叹后的迷恋,迷恋中的向往。于是,我向你妈许愿:“如果孩子出生是男孩儿,就携你鼓浪屿一游……”所以,自打那年12月你一出生,这个愿就等着还了。可27年过去了,我和你妈出差也都各自来过,但就是没一起来过,这个愿也就一直等着,等着……直等到双双退休,等到你年近而立,等到今天——今天来鼓浪屿,是因你而来!

 

  妻子停住脚步,扭身望着眼前的儿子,满满的获得感、满足感、幸福感,从心底泛到脸庞,她看着儿子的眼睛:“是的,爸妈因你而来,你因爸妈而来,鼓浪屿,还有人生!”听完“关子”揭秘,儿子紧攥着我和他妈的手,说“今天我也许个愿:以后年号逢五、逢十的3月下旬,我都携您俩来游鼓浪屿!”

 

这正是——

 

廿八年前许个愿,与妻携子今来还。

 

说破“关子”还旧愿,儿子开口许新愿!

 

  于文岗